11月15日,山东省乡村振兴基金会党支部联合山东青年政治学院职业教育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赴邹平市醴泉乡村振兴学院开展党建研学活动,以党建为引领,学习先进乡村振兴建设经验,再谱新篇。
醴泉乡村振兴学院是山东省第一个省级政府智库专家推动并实际参与的项目,提炼总结出乡村振兴价值重构理论,以系统化、整体化、机制化方式实现醴泉乡村振兴学院、红色文化传承、三农合伙人孵化、现代农业产业园、创新教育研学、醴泉文化艺术产业集聚区、醴泉圣境4A景区、醴泉温泉医养健康产业等八大板块同步发展。邹平的乡村建设历史久远。19世纪30年代,国学大师梁漱溟在此创办了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进行了长达七年的乡村建设实验,在醴泉寺设立“乡村建设研究院”分院。在七年的乡村建设运动中,梁漱溟提出了对当时中国所有的乡建都颇具影响的“相比消极地救济,更要紧的是积极地创造”的观点。梁漱溟先生将农民作为乡村建设的主体,在依靠乡里人的同时还需要靠知识和技术的扶持。这是梁漱溟先生对于乡村建设辩证性、预见性的独到观点。此次研学活动,全体党员实地参观了醴泉乡村振兴综合体项目板块。首先参观的是醴泉乡村振兴学院,张院长介绍了综合体项目板块的整体现状和发展规划,展示了项目成果;在邹平乡村振兴实践教育基地,大家被邹平乡村振兴的五大振兴成就所折服,借助当地的产业优势,产业振兴风生水起,在梁漱溟重视传统文化的思想影响下,邹平的文化振兴作为基础被夯实。随后,大家一起参观了青阳镇第一个党支部旧址、醴泉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和醴泉新人民公社大院。
经过本次党建研学活动,基金会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强“根”铸“魂”,研习先进乡村振兴理论,为社会组织助力我省乡村振兴事业贡献力量。